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

2001.blur@淘兒pass-1999.4月號

0 意見

逆寫流行樂的blur-文by黃瀚民

如今一切水到渠成,blur終於在這張最新專輯中徹底背離以往專輯的命運:英倫人物預言。
他們正如那封面上的男子,收起遠挑的視野,把目光重新落在自己的身上,企圖用更巨觀
的音樂野心去玩這場搖滾遊戲;望著他們漸行遠去的背影,我們看到的,已經不是當年
NME刊頭上的明星,而是勇敢逆寫流行的音樂人。

1990年10月13日,英國老牌的流行音樂週刊NME以Seeing Starsx歷史宣告式的聳動標題,
大剌剌地介紹一個來自英國Colchester市,沒沒無聞的新樂團blur,並在該期大篇爐報導
他們發行首支單曲"She's So Hight"的消息,一切彷彿煞有介事般隆重。

當然,對英國音樂媒體澎風習性略有了解的人,並不會因此而對這個樂團萌生太大的興奮
與期待;事實上,這個樂團在半年前才被『food』唱片公司以8萬英鎊的價格簽下,團名從
柪口又不討喜的seymour改成比較順口的blur,在唱片公司的企劃中他們與jesus jones同
款式的系列產品。當時blur,只是趕搭madchester流行風潮最末的一班車,躲在stone roses
這些巨星神像蔽陰下,唱片公司力捧的一個流行樂團罷了。

誰知道呢?十年的時間可以怎樣低改變這個世界,還有這個世界的人們。當時序跳入
1999年的四月,你手上握著的已經是blur的第六章專輯『13』,在仿LP設計的包裝與精巧
的封面上,你看到的是吉他手Graham Coxon繪製地衣服男性人像:赤裸、削瘦、低垂著頭
似乎在沉思或是檢視著什麼。

過去幾年來,blur連續以『Modern Life Is Rubbish』、『Parklife』、『The Great Escape』
三張專輯回應了英國式吉他搖滾的菁華,同時將命題鎖定英倫眾生的浮世繪,用一種四格
漫畫的捉狹趣味去摹寫他們的觀察下的社會現實,也兼得了主流媒體與商業成績上的雙贏。
正當oasis間的戰爭進入最高潮時,他們選擇在第五張同名專輯做出音樂方向的改變,轉向
美式低傳真搖滾美學取經。其後的一連串動作更預告了他們打算一去不回頭的決心:首先
是發行混音專輯『Bustin'+Dronin』,在Thurston Moore、Adrian Sherwood、John McEntire
等樂界大儒的聯合出手下,沖淡了他們身上流行明星的銅臭;接著主唱Damon Albarn又在
『小山田圭吾』的混音專輯『FM』中插花獻藝;去年夏天,他們甚至跟Silver Apples(註1)
同台演出。如今一切水到渠成,blur終於在這張最新專輯中徹底背離以往專輯的命題:英倫
人物寓言。他們正如那封面上的男子,收起了遠眺的視野,把目光重新落在自己身上,企
圖用更巨觀的音樂野心去玩這場搖滾樂遊戲。

主唱Damon Albarn在這張專輯開始大量地談他自己,或說得更精確一點,新專輯是他與他
前女友Justine Frischmann間感情破裂之後心理創傷的治療日記。在"No Distance Left To Run "
這首歌裡,他喃喃地唱道:『一切都結束了/......當我們再相遇/......請轉身離去/我不像在見到
你......』類似的歌詞或主題在專輯中的"1992"、"Trailerpark"、"Caramel "、"Trimm Trabb "
等曲中皆大量供應,看來我們可以靜待Justine小姐在Elastica的新專輯中有何回應了。

不管文字主題的轉變如何,音樂野心的展現才是這張專輯應該注目的焦點,首先他們撤換了
合作八年的製作人Stephen Street(註2),改由William Orbit操刀製作,這位"怪腳"從80年代
初組三人樂團Torch Song 的流行電子路線(近Eurythmics)起家,到一連三張『』
blurfanclub

Followers

 

blurfanclub. Copyright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by evonndog from Taiwan | Taipei